1975年10月颱風(超強颱風)愛茜
颱風(超強颱風)愛茜是歷來在10月影響香港最強颱風。天文台須懸掛自1971年8月(超強颱風)露絲以來首次十號颶風信號。雖然愛茜吹襲期間為本港帶來颶風,但帶來的損害較小,相信是天文台及時發出警告的成果。
→1975年10月9日至15日颱風(超強颱風)愛茜的路徑圖。
愛茜於10月9日在關島西南偏西約640公里上發展成熱帶低氣壓,它以時速1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10月10日愛茜在太平洋上迅速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一架偵察機在該日上午在愛茜中心附近錄得每小時130公里風速及海平面氣壓989百帕斯卡。
愛茜於10月9日在關島西南偏西約640公里上發展成熱帶低氣壓,它以時速18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10月10日愛茜在太平洋上迅速增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一架偵察機在該日上午在愛茜中心附近錄得每小時130公里風速及海平面氣壓989百帕斯卡。
→1975年10月10日約上午9時46分的衛星圖片。
同日衛星圖片亦顯示,它亦擁有發展良好的風眼及螺旋雨帶。翌日上午5時52分,實測報告指愛茜中心附近風速達每小時165公里及海平面氣壓974百帕斯卡,顯示愛茜直趨巴士海峽時進一步增強為一個颱風。到了下午12點40分,愛茜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進一步跌至900百帕斯卡,實測風速更達每小時240公里。
同日衛星圖片亦顯示,它亦擁有發展良好的風眼及螺旋雨帶。翌日上午5時52分,實測報告指愛茜中心附近風速達每小時165公里及海平面氣壓974百帕斯卡,顯示愛茜直趨巴士海峽時進一步增強為一個颱風。到了下午12點40分,愛茜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進一步跌至900百帕斯卡,實測風速更達每小時240公里。
→1975年10月11日約上午11時16分的衛星圖片。
同時,愛茜移動速度略有下降,但仍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其間,愛茜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速估計達每小時210公里,此強度屬新修訂的熱帶氣旋分類之超強颱風級別,其直徑約為480公里。颱風愛茜在10月12日以時速約10公里是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進入南海東北部。
同時,愛茜移動速度略有下降,但仍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其間,愛茜中心附近的最高持續風速估計達每小時210公里,此強度屬新修訂的熱帶氣旋分類之超強颱風級別,其直徑約為480公里。颱風愛茜在10月12日以時速約10公里是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進入南海東北部。
→1975年10月12日約上午9時左右的衛星圖片及地面天氣圖。
天文台在10月12日下午10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颱風愛茜位於香港東南偏東約800公里處。愛茜越過巴士海峽後轉向更偏西移動。翌日下午,愛茜被天氣雷達所追踪,當時它組織良好,風眼直徑約20公里並出現雙重眼壁結構。
天文台在10月12日下午10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颱風愛茜位於香港東南偏東約800公里處。愛茜越過巴士海峽後轉向更偏西移動。翌日下午,愛茜被天氣雷達所追踪,當時它組織良好,風眼直徑約20公里並出現雙重眼壁結構。
→1975年10月13日下午11時的天氣雷達圖像,當時愛茜出現雙重眼壁結構。
由於愛茜移近香港,天文台在10月13日下午8時正懸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愛茜位於香港東南偏東約350公里。儘管本地只吹輕微至和緩西風,但天文台特別提醒市民因愛茜仍然十分強烈並可能相當接近香港,須要採取預防措施。
由於愛茜移近香港,天文台在10月13日下午8時正懸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愛茜位於香港東南偏東約350公里。儘管本地只吹輕微至和緩西風,但天文台特別提醒市民因愛茜仍然十分強烈並可能相當接近香港,須要採取預防措施。
→1975年10月14日約上午9時左右的地面天氣圖。
10月14日清晨,本地西北風增至和緩至清勁程度。天文台在愛茜移至香港東南偏東約185公里時,於上午4時30分懸掛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同日日間,一股東北季候風抵達本港。在季候風及愛茜共同進一步移近下,本港風勢迅速增強,最初烈風記錄在10月14日上午9時出現,當時愛茜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40公里。
10月14日清晨,本地西北風增至和緩至清勁程度。天文台在愛茜移至香港東南偏東約185公里時,於上午4時30分懸掛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同日日間,一股東北季候風抵達本港。在季候風及愛茜共同進一步移近下,本港風勢迅速增強,最初烈風記錄在10月14日上午9時出現,當時愛茜在香港東南偏東約140公里。
→1975年10月14日約上午10時51分的衛星圖片。
而衛星圖片和天氣雷達圖像仍然顯示愛茜保持良好的組織,但愛茜風眼接近正午略變小了,直徑只有18公里。愛茜下午穩定向西移動,正面吹襲香港,為警告香港風勢顯著增加,天文台在上午11時正懸掛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當時愛茜距離香港天文台東南75公里。
而衛星圖片和天氣雷達圖像仍然顯示愛茜保持良好的組織,但愛茜風眼接近正午略變小了,直徑只有18公里。愛茜下午穩定向西移動,正面吹襲香港,為警告香港風勢顯著增加,天文台在上午11時正懸掛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當時愛茜距離香港天文台東南75公里。
→1975年10月14日上午11時及下午2時的天氣雷達圖像,當時愛茜良好組織。
有明確的跡象顯示,愛茜之風眼會在非常接近香港島南部之香港以南水域掠過。因此,十號颶風信號在下午2時15分懸掛,提醒市民當風向轉向偏東時,南部地區風勢會達颶風程度。愛茜在下午2時30分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當時它開始減弱並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55公里,以每小時20公里向偏西方向移動。
有明確的跡象顯示,愛茜之風眼會在非常接近香港島南部之香港以南水域掠過。因此,十號颶風信號在下午2時15分懸掛,提醒市民當風向轉向偏東時,南部地區風勢會達颶風程度。愛茜在下午2時30分最接近香港天文台,當時它開始減弱並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55公里,以每小時20公里向偏西方向移動。
→ 颱風愛茜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
→1975年10月13日及14日赤柱自動氣象站錄得風速的序列。(按圖放大)
在颱風愛茜影響下,大老山及橫瀾島分別受2小時及1小時颶風影響、而香港島南部更飽受超過4小時颶風影響。大老山平均風速每小時130公里,陣風風速為180公里;赤柱平均風速140公里,陣風風速為219公里。
在颱風愛茜影響下,大老山及橫瀾島分別受2小時及1小時颶風影響、而香港島南部更飽受超過4小時颶風影響。大老山平均風速每小時130公里,陣風風速為180公里;赤柱平均風速140公里,陣風風速為219公里。
→1975年10月13日及14日香港天文台錄得風速的序列。
持續烈風幾乎遍及在香港各區,包括受遮擋的市區。橫瀾島的烈風持續了8小時、大老山及長洲更分別持續了12及13小時,市區方面,啟德機場亦吹了5小時烈風。
持續烈風幾乎遍及在香港各區,包括受遮擋的市區。橫瀾島的烈風持續了8小時、大老山及長洲更分別持續了12及13小時,市區方面,啟德機場亦吹了5小時烈風。
→1975年10月13日及14日九龍天星碼頭錄得風速的序列。(按圖放大)
在愛茜影響下,本港錄得相對較高的海平面氣壓,這可能是香港受中國強烈的反氣旋的影響。在橫瀾島錄得的瞬時海平面氣壓是987.5百帕斯卡,在下午2時30分記錄。而天文台錄得瞬時海平面氣壓996.2百帕斯卡後,氣壓在下午3時過後大幅回升。
在愛茜影響下,本港錄得相對較高的海平面氣壓,這可能是香港受中國強烈的反氣旋的影響。在橫瀾島錄得的瞬時海平面氣壓是987.5百帕斯卡,在下午2時30分記錄。而天文台錄得瞬時海平面氣壓996.2百帕斯卡後,氣壓在下午3時過後大幅回升。
→天文台在愛茜影響下,錄得的每小時雨量分佈和氣壓的變化情形。
受中國強烈的反氣旋的東北季風影響下,愛茜的風眼被雨區填塞,加上充開始遠離香港,本港下午轉吹東風及風勢緩和。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在下午5時05分懸掛取代十號颶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45公里。
受中國強烈的反氣旋的東北季風影響下,愛茜的風眼被雨區填塞,加上充開始遠離香港,本港下午轉吹東風及風勢緩和。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在下午5時05分懸掛取代十號颶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在香港西南偏南約45公里。
→1975年10月14日下午6時及下午9時的天氣雷達圖像,當時愛茜迅速減弱。
愛茜晚上恢復了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迅速減弱為熱帶風暴,本地風力普遍下降,天文台在下午8點10分懸掛三號強風信號取代烈風信號,當時,愛茜位於香港西南約75公里。
愛茜晚上恢復了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迅速減弱為熱帶風暴,本地風力普遍下降,天文台在下午8點10分懸掛三號強風信號取代烈風信號,當時,愛茜位於香港西南約75公里。
→愛茜影響香港期間,橫瀾島錄得的浪高。
愛茜於晚上10時後於香港西南偏西約110公里處橫過廣東西部海岸。因本港風勢繼續減弱,所有熱帶氣旋警告在10月15日上午2點除下,當時愛茜移至香港以西約130公里。一小時後,愛茜被降格為熱帶低氣壓,隨後在東北季風下於香港以西約190公里消散。
愛茜於晚上10時後於香港西南偏西約110公里處橫過廣東西部海岸。因本港風勢繼續減弱,所有熱帶氣旋警告在10月15日上午2點除下,當時愛茜移至香港以西約130公里。一小時後,愛茜被降格為熱帶低氣壓,隨後在東北季風下於香港以西約190公里消散。
→1975年10月15日約上午9時左右的地面天氣圖,顯示愛茜在廣東西部完全消散。
在愛茜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在愛茜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茜影響香港期間,香港各潮汐站所錄得的最高潮位及最大風暴潮
*翻譯自天文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