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至11月強颱風羅莎
強颱風羅莎是香港天文台在 2013 年第七個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熱帶氣旋,也是自 2006 年以來天文台首個在 11 月需要發出信號的熱帶氣旋。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羅莎 (1329)的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羅莎於 10 月 29 日在馬尼拉以東約 1,580 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受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氣流影響,羅莎以時速約 25 至 30 公里公里大致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翌日清晨增強為熱帶風暴,再於下午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從多頻微波影像可見羅莎亦建立起低層風眼結構。
熱帶低氣壓羅莎於 10 月 29 日在馬尼拉以東約 1,580 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空形成,受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氣流影響,羅莎以時速約 25 至 30 公里公里大致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翌日清晨增強為熱帶風暴,再於下午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從多頻微波影像可見羅莎亦建立起低層風眼結構。
→2013年10月31日下午4時06分的紅外線衛星圖片,當時其中心風力達每小時 140 公里。
羅莎於 10 月 31 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並橫過呂宋北端。下午八時,呂宋北端上的阿巴里錄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08公里。羅莎翌日進入南海北部,是一個少數在 11 月進入南海的成熟颱風。
羅莎於 10 月 31 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並橫過呂宋北端。下午八時,呂宋北端上的阿巴里錄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08公里。羅莎翌日進入南海北部,是一個少數在 11 月進入南海的成熟颱風。
→2013年11月2日南海鑽油平台風力變化,油台風力雖曾增至每小時 200 公里。但其風力須折回作海平面數據。
香港天文台於下午3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羅莎位於香港之東南約520公里。當日本港天色晴朗及乾燥,日間陽光充沛。吹和緩東北風,晚上高地間中吹強風。羅莎於 11 月 2 日移動轉為緩慢並掠過南海鑽油平台,實測數據顯示羅莎增強為強颱風,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65公里。
香港天文台於下午3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羅莎位於香港之東南約520公里。當日本港天色晴朗及乾燥,日間陽光充沛。吹和緩東北風,晚上高地間中吹強風。羅莎於 11 月 2 日移動轉為緩慢並掠過南海鑽油平台,實測數據顯示羅莎增強為強颱風,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65公里。
→2013年11月2日下午2時01分的紅外線衛星圖片
羅莎的風眼在衛星雲圖上清晰可見。雖然強颱風羅莎緩慢接近香港,但羅莎的環流較小且相當緊密,本港不受其直接影響。當日只有幾陣驟雨,東北風只轉為清勁,而強風僅集中於離岸及高地。
羅莎的風眼在衛星雲圖上清晰可見。雖然強颱風羅莎緩慢接近香港,但羅莎的環流較小且相當緊密,本港不受其直接影響。當日只有幾陣驟雨,東北風只轉為清勁,而強風僅集中於離岸及高地。
→2013年11月2日至3日長洲風力變化。
天文台總部於 11 月 2 日下午2時06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10.2百帕斯卡,當時羅莎位於香港之東南偏南約290公里。羅莎於 11 月 3 日凌晨減弱為颱風,繼續在香港以南的南海北部上徘徊。
天文台總部於 11 月 2 日下午2時06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1010.2百帕斯卡,當時羅莎位於香港之東南偏南約290公里。羅莎於 11 月 3 日凌晨減弱為颱風,繼續在香港以南的南海北部上徘徊。
→2013年11月2日傍晚至翌日早上的雷達回波圖像,顯示羅莎減弱的過程。
羅莎吹襲期間,橫瀾島錄得的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51公里,而青洲更錄得每小時68公里的最高陣風。最高潮位2.88米(海圖基準面以上)在尖鼻咀錄得,而最大風暴潮0.47米則在大埔滘錄得。 羅莎對香港的影響不大,期間並沒有嚴重破壞報告。
羅莎吹襲期間,橫瀾島錄得的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為51公里,而青洲更錄得每小時68公里的最高陣風。最高潮位2.88米(海圖基準面以上)在尖鼻咀錄得,而最大風暴潮0.47米則在大埔滘錄得。 羅莎對香港的影響不大,期間並沒有嚴重破壞報告。
→羅莎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
羅莎其後減弱,於下午二時左右最接近香港,在本港以南約220公里處掠過。隨著一股東北季候風的補充逐步擴展至南海北部,傍晚時羅莎轉向西南移動及減弱為熱帶風暴,天文台在下午10時5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在羅莎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羅莎其後減弱,於下午二時左右最接近香港,在本港以南約220公里處掠過。隨著一股東北季候風的補充逐步擴展至南海北部,傍晚時羅莎轉向西南移動及減弱為熱帶風暴,天文台在下午10時5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在羅莎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