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山竹 (1822)
山竹是 1983 年愛倫以來吹襲本港最強的颱風,天文台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歷時達10小時,是戰後第二最長的十號颶風信號。山竹帶來的破壞性風力和風暴潮,造成廣泛及嚴重的影響。
→ 2018 年 9 月 7 日至 17 日山竹的路徑圖。
熱帶低氣壓山竹於 9 月 7 日在關島以東約2 3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引導下,山竹以時速 25 至 32 公里向西移動。它在 9 月 9 日達到颱風強度,然後再翌日掠過關島。受惠良好環境及強勁的高層流出下,山竹於 9 月 11 日進一步發展為超強颱風。當時它的結構緊密,中心密集雲團區之中包裹著一個直徑為 40 公里的風眼。
熱帶低氣壓山竹於 9 月 7 日在關島以東約2 3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引導下,山竹以時速 25 至 32 公里向西移動。它在 9 月 9 日達到颱風強度,然後再翌日掠過關島。受惠良好環境及強勁的高層流出下,山竹於 9 月 11 日進一步發展為超強颱風。當時它的結構緊密,中心密集雲團區之中包裹著一個直徑為 40 公里的風眼。
→ 2018 年 9 月 12 日下午 8 時的熱帶氣旋路徑圖,當時天文台預測山竹的路徑會對香港造成相當大威脅。
隨住副熱帶高壓脊在山竹以東建立,它於 9 月 13 日逐漸轉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移動速度稍爲降至每小時 18 至 24 公里。強度方面,它於當日清晨到達第一次巔峰階段,當時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約為每小時 230 公里,然後在日間稍爲減弱。
隨住副熱帶高壓脊在山竹以東建立,它於 9 月 13 日逐漸轉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移動速度稍爲降至每小時 18 至 24 公里。強度方面,它於當日清晨到達第一次巔峰階段,當時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約為每小時 230 公里,然後在日間稍爲減弱。
→ 2018 年 9 月 14 日下午11時左右的紅外線衛星圖片,當時山竹登陸在即並達到巔峰強度。
山竹在 9 月 14 日再度增強,當晚它達到整個生命週期的巔峰強度,當時山竹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 250 公里。在山竹前沿的下沉氣流影響下, 9 月 14 日本港帶來大致天晴及酷熱,多處地區氣溫曾上升至 33 度或以上。由於山竹會對廣東沿岸構成嚴重威脅,天文台早於當晚 10 時 20 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110公里,是有記錄以來最遠的一次。
山竹在 9 月 14 日再度增強,當晚它達到整個生命週期的巔峰強度,當時山竹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 250 公里。在山竹前沿的下沉氣流影響下, 9 月 14 日本港帶來大致天晴及酷熱,多處地區氣溫曾上升至 33 度或以上。由於山竹會對廣東沿岸構成嚴重威脅,天文台早於當晚 10 時 20 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110公里,是有記錄以來最遠的一次。
→山竹在橫過呂宋北部前後的微波衛星圖像,顯示山竹結構的改變。
山竹於 9 月 15 日上午約 2 時在呂宋東北角登陸,然後轉向偏西移動並橫過呂宋北部,山竹於上午約 9 時進入南海,並維持超強颱風強度。山竹橫過呂宋後,其眼壁的對流亦較橫過呂宋前弱,相反離山竹中心約100至200公里之間的螺旋雨帶仍然保持強烈對流和十分完整的結構。綜合微波衛星圖像、多普勒天氣雷達圖像(、地面觀測和氣象偵察飛行數據的分析,山竹眼壁外螺旋雨帶的風力明顯高於眼壁附近的環流。
山竹於 9 月 15 日上午約 2 時在呂宋東北角登陸,然後轉向偏西移動並橫過呂宋北部,山竹於上午約 9 時進入南海,並維持超強颱風強度。山竹橫過呂宋後,其眼壁的對流亦較橫過呂宋前弱,相反離山竹中心約100至200公里之間的螺旋雨帶仍然保持強烈對流和十分完整的結構。綜合微波衛星圖像、多普勒天氣雷達圖像(、地面觀測和氣象偵察飛行數據的分析,山竹眼壁外螺旋雨帶的風力明顯高於眼壁附近的環流。
→ 2018 年 9 月 16 日上午 2 時正及上午 6 時正的雷達回波圖像。
9 月 15 日日間本港吹輕微至和緩的東北風,天文台氣溫飆升至35.1度,是有記錄以來九月的第二高。隨著山竹迅速移近廣東沿岸,天文台在下午4時2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之東南約650公里。當晚本港開始轉爲多雲及有驟雨,吹清勁至強風程度偏北風,大老山在晚上十時首次錄得烈風。天文台在 9 月 16 日上午1時1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10公里。
9 月 15 日日間本港吹輕微至和緩的東北風,天文台氣溫飆升至35.1度,是有記錄以來九月的第二高。隨著山竹迅速移近廣東沿岸,天文台在下午4時2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之東南約650公里。當晚本港開始轉爲多雲及有驟雨,吹清勁至強風程度偏北風,大老山在晚上十時首次錄得烈風。天文台在 9 月 16 日上午1時10分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山竹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10公里。
→ 2018 年 9 月 16 日上午11時左右的可見光衛星圖片,山竹廣闊的環流覆蓋南海北部及華南沿岸地區。
9 月 16 日黎明時期本港偏北風繼續增強,橫瀾島的風速在早上4時20分首次達到每小時 76 公里,相當於該站的烈風標準。其後一兩小時該站的一小時平均風力達到每小時 90 公里。因山竹接近香港時,本港風力會進一步增強,天文台在上午7時4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當時山竹位於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200公里,並稍爲減弱為強颱風。
9 月 16 日黎明時期本港偏北風繼續增強,橫瀾島的風速在早上4時20分首次達到每小時 76 公里,相當於該站的烈風標準。其後一兩小時該站的一小時平均風力達到每小時 90 公里。因山竹接近香港時,本港風力會進一步增強,天文台在上午7時4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當時山竹位於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200公里,並稍爲減弱為強颱風。
→ 2018 年 9 月 16 日上午 10 時正及下午 2 時正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山竹的強烈螺旋雨帶正影響香港。
當山竹移至香港東南偏南約160公里時,天文台在上午9時4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當時橫瀾島的風速達到每小時 133 公里,相當於該站的颶風標準。在八號、九號及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的時候,風暴與本港的距離均是自 1961 年以來該信號的最遠紀錄。 山竹的強烈螺旋雨帶在早上十時開始爲本港帶來頻密狂風大雨,天文台在上午 10 時 55 分及 11 時 25 分先後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當山竹移至香港東南偏南約160公里時,天文台在上午9時4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當時橫瀾島的風速達到每小時 133 公里,相當於該站的颶風標準。在八號、九號及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的時候,風暴與本港的距離均是自 1961 年以來該信號的最遠紀錄。 山竹的強烈螺旋雨帶在早上十時開始爲本港帶來頻密狂風大雨,天文台在上午 10 時 55 分及 11 時 25 分先後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
→ 2018 年 9 月 16 日上午 11 時正及下午 2 時正香港各站錄得的風向和風速,當時部分地區的風力達到颶風程度。
在暴風雨及危險半圓效應下,本港各區東至東北風風力急速增強,並達到颶風程度,大部分地區錄得每小時超過每小時 150 公里的陣風。而在本港南部地區風勢特別猛烈,橫瀾島在接近早上十一時錄得僅次於 1983 年愛倫的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161 公里,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陣風達每小時 220 公里。
→橫瀾島在 2018 年 9 月 15 日至 16 日錄得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
山竹在 9月 16 日下午1時最接近香港,其中心在天文台總部的西南偏南約100公里。本港在其後數小時逐漸轉吹東至東南颶風,長洲在下午二時三十分亦錄得僅次於 1983 年愛倫的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157 公里,同樣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陣風達每小時 212 公里。
山竹在 9月 16 日下午1時最接近香港,其中心在天文台總部的西南偏南約100公里。本港在其後數小時逐漸轉吹東至東南颶風,長洲在下午二時三十分亦錄得僅次於 1983 年愛倫的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 157 公里,同樣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陣風達每小時 212 公里。
→長洲在 2018 年 9 月 15 日至 16 日錄得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
維多利亞港內亦錄得 1983 年愛倫以來首次颶風。北角測風站在下午一時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24公里,是該站自 1998 年啓用以來首次錄得持續颶風。而接近港內的青洲測風站亦在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間持續錄得颶風。
維多利亞港內亦錄得 1983 年愛倫以來首次颶風。北角測風站在下午一時錄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124公里,是該站自 1998 年啓用以來首次錄得持續颶風。而接近港內的青洲測風站亦在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間持續錄得颶風。
→青洲在 2018 年 9 月 15 日至 16 日錄得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
而清水灣測試的自動測風站更錄得高達每小時191公里的10分鐘平均風速,是天文台自 1980 年代開始在香港安裝自動氣象站以來的近地面最高紀錄。大老山的陣風更達每小時256公里,排名於 1962 年的溫黛和 1964 年的露比之後。在山竹影響下,本港八個參考測風站均錄得強風,當中六個參考測風站所錄到持續風力更達到烈風程度。
在山竹影響下,在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八個參考測風站所錄到持續風力達到強風及烈風程度的時段
而清水灣測試的自動測風站更錄得高達每小時191公里的10分鐘平均風速,是天文台自 1980 年代開始在香港安裝自動氣象站以來的近地面最高紀錄。大老山的陣風更達每小時256公里,排名於 1962 年的溫黛和 1964 年的露比之後。在山竹影響下,本港八個參考測風站均錄得強風,當中六個參考測風站所錄到持續風力更達到烈風程度。
在山竹影響下,在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八個參考測風站所錄到持續風力達到強風及烈風程度的時段
山竹吹襲香港期間,香港各測風站錄得的最高風力超越過去三十年引致天文台需要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熱帶氣旋所帶來的風力。由於山竹特別的風力結構,本港所受風力是珠江三角洲一帶之中最強勁的,即使山竹的路徑較接近澳門、珠海及台山。
在山竹影響下,長洲在 9 月 16 日下午 2 時 10 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為971.8百帕斯卡。而各站錄得的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如下:
→ 2018 年 9 月 16 日香港天文台、長洲及橫瀾島錄得的海平面氣壓。
山竹除了爲香港帶來猛烈強風及暴風雨外,還帶來破紀錄的嚴重風暴潮。當日早上本港水位普遍升高超過兩米,引致本港多處出現異常高的水位。天文台的六個潮汐站當中的五個(鰂魚涌、大埔滘、尖鼻咀、大廟灣及石壁)錄得破紀錄的風暴潮,其中鰂魚涌和大埔滘潮汐站分別錄得2.35米及3.40米的風暴潮。而橫瀾島潮汐站因在山竹吹襲期間受嚴重損毀,並未能錄得最高潮位紀錄。
→ 2018 年 9 月 15 至 16 日在鰂魚涌錄得的潮水走勢,改站的潮位最高升至3.88米(海圖基準面以上,超越了天鴿襲港時錄得的3.57米,僅次於1962年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3.96米。
→ 2018 年 9 月 15 至 16 日在大埔滘錄得的潮水走勢,改站錄得最高潮位4.71米,同樣僅次於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5.03米。
→ 2018 年 9 月 16 日香港各潮汐站錄得的最高潮位(單位為米,海圖基準 面以上)及水浸報告。
山竹在下午五時左右在香港西南偏西約160公里處登陸並減弱爲颱風,當時香港西部海域及珠江口仍然吹颶風。隨著山竹遠離香港,本港普遍風勢和雨勢均逐漸減弱,天文台先在下午 6 時 50 分以黃色暴雨警告取代紅色信號,然後在下午 7 時 40 分以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十號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以西約 240 公里,而本港各區仍然吹烈風或暴風,長洲錄得的一小時平均風力仍達每小時 94 公里。
山竹在下午五時左右在香港西南偏西約160公里處登陸並減弱爲颱風,當時香港西部海域及珠江口仍然吹颶風。隨著山竹遠離香港,本港普遍風勢和雨勢均逐漸減弱,天文台先在下午 6 時 50 分以黃色暴雨警告取代紅色信號,然後在下午 7 時 40 分以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十號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以西約 240 公里,而本港各區仍然吹烈風或暴風,長洲錄得的一小時平均風力仍達每小時 94 公里。
→ 2018 年 9 月 16 日下午 5 時 48 分及下午 9 時 48 分的雷達回波圖像。
→長洲在 2018 年 9 月 16 日至 17 日錄得的十分鐘平均風速變化。
山竹在晚間進一步遠離本港並減弱爲強烈熱帶風暴,當影響本港西部地區及高地的烈風亦在 9 月 17 日黎明減弱時,天文台在上午5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山竹移至香港以西約 500 公里,而長洲錄得的一小時平均風力約爲每小時 55 公里。而天文台亦特別提醒即將上班及外出的市民要留意戶外環境可能因山竹的破壞而出現隱藏危機。
山竹在晚間進一步遠離本港並減弱爲強烈熱帶風暴,當影響本港西部地區及高地的烈風亦在 9 月 17 日黎明減弱時,天文台在上午5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山竹移至香港以西約 500 公里,而長洲錄得的一小時平均風力約爲每小時 55 公里。而天文台亦特別提醒即將上班及外出的市民要留意戶外環境可能因山竹的破壞而出現隱藏危機。
→山竹接近香港時的路徑圖。
然而,強風程度偏南風在早上維持,本港西部風力更在除下八號信號後再次達到烈風程度,長洲在早上5時30分至8時間連續地錄得烈風。即使山竹在香港以西約 580 公里處減弱為熱帶風暴。隨著山竹進一步移入內陸和減弱,天文台在下午2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西北偏西約 720 公里。所有熱帶氣旋警告最終在晚上7時10分取消,當時山竹位於香港西北偏西約 790 公里。山竹不久在廣西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在山竹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然而,強風程度偏南風在早上維持,本港西部風力更在除下八號信號後再次達到烈風程度,長洲在早上5時30分至8時間連續地錄得烈風。即使山竹在香港以西約 580 公里處減弱為熱帶風暴。隨著山竹進一步移入內陸和減弱,天文台在下午2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當時山竹位於香港西北偏西約 720 公里。所有熱帶氣旋警告最終在晚上7時10分取消,當時山竹位於香港西北偏西約 790 公里。山竹不久在廣西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在山竹影響下,本港各站在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所錄得的最高陣風、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及風向
→ 2018 年 9 月 14 日至 17 日的雨量分佈。
山竹吹襲本港期間,共有458人受傷,另有超過六萬宗的塌樹報告,數目有記錄以來最多,多處有物件被吹倒、高空墜物及建築物受損,大角咀有建築地盤一個天秤被吹斷,亦有大廈外牆及天台屋被強風吹倒。秀茂坪有垃圾收集站的鐵皮屋頂被吹走。全港有至少500宗玻璃窗或玻璃幕牆損毀報告,當中紅磡、灣仔、中環、旺角有商業大廈玻璃幕牆爆裂。
山竹吹襲本港期間,共有458人受傷,另有超過六萬宗的塌樹報告,數目有記錄以來最多,多處有物件被吹倒、高空墜物及建築物受損,大角咀有建築地盤一個天秤被吹斷,亦有大廈外牆及天台屋被強風吹倒。秀茂坪有垃圾收集站的鐵皮屋頂被吹走。全港有至少500宗玻璃窗或玻璃幕牆損毀報告,當中紅磡、灣仔、中環、旺角有商業大廈玻璃幕牆爆裂。
→山竹襲港期間吹毀紅磡及中環商業大廈的玻璃幕牆。
將軍澳有住宅單位的玻璃窗被吹毀,荔景亦有住宅單位的冷氣機被吹入室內,導致一人受傷。全港有超過四萬戶電力供應中斷,包括多個新界西及新界北的鄉郊地區、西貢、將軍澳及杏花邨的個別樓宇、長洲、吉澳、東平洲等。當中約13,500戶停電超過24小時,而一些較偏遠地區及個別樓宇的電力供應在四日後仍未能完全恢復。停電亦引致一些地方的食水供應受到影響。
將軍澳有住宅單位的玻璃窗被吹毀,荔景亦有住宅單位的冷氣機被吹入室內,導致一人受傷。全港有超過四萬戶電力供應中斷,包括多個新界西及新界北的鄉郊地區、西貢、將軍澳及杏花邨的個別樓宇、長洲、吉澳、東平洲等。當中約13,500戶停電超過24小時,而一些較偏遠地區及個別樓宇的電力供應在四日後仍未能完全恢復。停電亦引致一些地方的食水供應受到影響。
→在山竹的影響下,有關電力及食水中斷的報告。
與 2017 年的天鴿相比,山竹所引致的暴雨、風暴潮及巨浪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多處沿岸地區因風暴潮和大浪而嚴重水浸,沙田城門河、吐露港沿岸及大埔林村河一帶的單車徑及行人隧道亦被海水淹浸。多區屋村的村民因嚴重水浸而需要疏散。海水亦湧入杏花邨及將軍澳南一帶,有地下停車場被海水淹浸,多輛汽車被淹沒。各區的農田、魚排及魚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與 2017 年的天鴿相比,山竹所引致的暴雨、風暴潮及巨浪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多處沿岸地區因風暴潮和大浪而嚴重水浸,沙田城門河、吐露港沿岸及大埔林村河一帶的單車徑及行人隧道亦被海水淹浸。多區屋村的村民因嚴重水浸而需要疏散。海水亦湧入杏花邨及將軍澳南一帶,有地下停車場被海水淹浸,多輛汽車被淹沒。各區的農田、魚排及魚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本港海陸空交通在山竹來襲當天癱瘓,而翌日部分地區的主要道路仍因塌樹或水浸需封閉,公共交通服務未能完全恢復正常,大部分專營巴士路線停駛,港鐵東鐵綫和輕鐵只維持有限度服務。多個渡輪碼頭設施嚴重損毀,影響渡輪復航。香港國際機場有889班航班取消。
山竹吹襲珠江口沿岸期間亦帶來破壞性的風力及嚴重的風暴潮,多處建築物及沿岸設施受損,低窪地區嚴重水浸。澳門有40人受傷,超過5 500人撤離,有多宗建築物損毀報告。內港離地面水浸高度曾達1.9米或以上。而山竹帶來的強風及暴雨亦在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及雲南造成至少六人死亡,接近330萬人受災。
山竹吹襲珠江口沿岸期間亦帶來破壞性的風力及嚴重的風暴潮,多處建築物及沿岸設施受損,低窪地區嚴重水浸。澳門有40人受傷,超過5 500人撤離,有多宗建築物損毀報告。內港離地面水浸高度曾達1.9米或以上。而山竹帶來的強風及暴雨亦在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及雲南造成至少六人死亡,接近330萬人受災。